附件1
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8年1月——2018年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杨昌棋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杨昌棋/13527502780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ycq3664@126.com 
所在学校名称:重庆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张波/65106846
 
 
2018年12月28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积极响应重庆大学“努力把重庆大学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实验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为了贯彻学校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将力学实验教学逐步转化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的理论支撑的科研意识、多学科交叉和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坚持下列原则组织教学:
(1)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尽最大可能开设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
(2)有国家标准相关的实验,尽可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实验教学。
(3)只要没有安全危险的步骤,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4)最大努力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创新,努力改革。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面向全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的本科生开设实验课,同时承担与力学实验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工程力学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专业实验。
在教学组织中,以“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针对机械类、近机械类、材料、电气、建筑、土木、城环、安全、采矿、暖通、热能、工程力学、航空航天等不同专业大类和学科群,用模块化方式组织教学。
201                                                                 
 8年,中心面向全校机械类、土建类等大部分本科专业开设基础力学课程,年涉及本科生人数约4700人,实验人时数约32000,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力学中心为全校SRTP、国创、物理竞赛、CACD航模竞赛、复合材料大赛等各类相关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国家级和市级科研创新训练计划提供实验条件。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本年度,力学中心又快又好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中心本年上课学生4700余人,上课实验学时32000人时数,且无一例教学事故。相关教师参与指导竞赛、SRTP、国创等大学生训练计划,并取得优异成绩。
竞赛获奖:
 
  
   序号  | 
   竞赛名称  | 
   获奖  | 
   获奖数  | 
   获奖人数  | 
  
  
   1  |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大赛  | 
   全国三等奖  | 
   2  | 
   9  | 
  
  
   2  | 
   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 
   校级特等奖  | 
   1  | 
   6  | 
  
  
   3  | 
   首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  | 
   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  | 
   4  | 
   19  | 
  
  
   4  | 
   第四届互联网+创新大赛  | 
   铜奖、优胜奖  | 
   2  | 
   11  | 
  
  
   5  | 
   第十届SAMPE超轻复合材料学生竞赛  | 
   纪念奖  | 
   3  | 
   15  | 
  
  
   6  | 
   2018"泛美通航杯"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选拔赛  | 
   三等奖  | 
   2  | 
   8  | 
  
  
   7  | 
   2018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  | 
   二等奖、三等奖  | 
   4  | 
   14  | 
  
 
(三)科学研究等情况。
力学实验中心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在发表论文、科研实验上做出突出贡献。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学年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人员申报教改项目2项,立项 2项,结题教改项目3项。
其中,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3项。项目主要研究和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实验教学新思想等,在促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理念创新有很大的作用。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有固定人员37人,其中,全职人员18人,兼职人员19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1人,占总人数56.7%,硕士学位获得者8人,占总人数21.6%。拥有高级职称17人,占比45.9%。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近年,中心引进了全职实验人员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实验室人员2人,高级职称1人。实验队伍建设逐渐发展壮大。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加入“重庆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航空航天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并在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上,中心引入“实验教学设备科研使用登记”制度,在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方便学院设备的共享使用。
中心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均进行了挂网公布。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本中心实验室对全校预约开放,相关设备和实验室加入“重庆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入航空航天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并配合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实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验等实验200小时以上。
在安全方面,实验室近年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每间实验室均有专业人员管理,每台设备落实专门保管人,并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遵循“谁管理谁负责,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严格落实实验室的安全责任。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相关实验人员多次参加相关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对实验中心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提高重心实验人员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技术水平,2018年,学院2名实验人员分别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了为期2个月左右的研修。研修成果有助于提升实验队伍整体水平,促进实验中心发展。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使用甚至超过了30年。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不能支撑每年的实验教学任务量。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不如一些211高校。2018年,学校下拨了5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但也只能解决急需改造的2个实验室的部分设备,仍有大量设备需要更新。
2.在实验平台上,学校对于纯粹教学的实验平台无任何住房面积支持,完全由课时任务量确定。而力学中心多数为大型设备,占地面积大,在实验室面积利用率上,与电脑机房,小型仪器等无法相比。不如:中心电子拉力机有8台,占地面积为204平米,才能保证安全的实时教学任务。且学院电气工程的专业的工程力学在老校区开设,新老校区均需要相同的设备台套数进行实验。
学院每年需为力学中心实验室支付很大一笔公房费用(力学中心占地面积约1398.7平米,按照学校现有政策,按照人时数可算仅为400不到,差额约1000平米),力学中心的运行没有为学院带来红利,反而成了负担。
3.在经费上支持,中心每年学校基本下拨的运行费只够日常维护和试件购买的费用。今年申请了改造计划,约300万左右,仅获得了50万的改造费用,只能解决2个实验室的部分设备。由于改造费用不足,部分设备搬运、零星改造的耗材均由学院垫付。2016年的改造,实验室老旧窗帘、展板被拆除后一直无经费恢复。
学院领导多次向教务处申请教学运行经费,才维持了正常教学秩序。中心在设备改造经费上缺口很大,存在经费困难。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中心受到学校和学院的重视,并多次视察实验中心,在经费上,每年下拨运行经费,保证实验中心的运行。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首先,要保证实验教学方式方法上加大教学改革投入,基于“理论课教师初步引导,实验预习、实验教师多媒体讲授实验基本原理、设备和实验方法、学生分组自主实验,实验教室巡视指导”的基础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争取在教学上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理论力学实验开发方面,已经先期开发了两个新的实验项目,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争取全面更新现有实验并扩大实验在教学中的占比。
其次,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上,中心按照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进程和管理制度保证严格执行学校的质量标准。联系中心的实际,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选用、教学运行等各环节都依据相应的制度,如:新开课教师试讲、新实验试做、 实验教学指导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价等,根据制度构成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并实现实验教学文档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各类实验教学文档及相关资料齐全、存放规范,有关资料按实验室分别管理,符合学校的要求。例如,实验报告的批改,各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选用等教学文件具有规定和标准,以利于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具体措施有:
1、学校督导听课
2、领导听课制度
3、新实验试做,试讲
4、新进教室随堂听课制度
5、实验课程学生到课点名
6、实验报告建档、归档,批改抽查
7、实验成绩记入学生课程总成绩
再次,在科研上,鼓励实验人员加入科学研究,在保障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尽量多参与科研课题组,为其他科研项目服务。
接着,在人员培训上,加入投入力度。保证每年进行人员学习培训计划,为实验中心培养优秀人才,保证中心的良性发展。
最后,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使用甚至超过了30年。2018年,学校下拨了50万元用于设备改造,但也只能解决2个实验室的部分设备,仍有大量设备需要更新,方能保证明年的教学任务。下一步需继续努力申报中心项目,争取获取拨款,改善教学条件。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具有示范中心的署名。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重庆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所在学校名称  | 
   重庆大学  | 
  
  
   主管部门名称  | 
   重庆市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ae.cqu.edu.cn/jgsz/zqslxsyjxsfzx.htm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第二综合实验楼A栋  | 
   邮政编码  | 
   40030  | 
  
  
   固定资产情况  | 
   设备353台,总价值688.9万元  | 
  
  
   建筑面积  | 
   1398.49 ㎡  | 
   设备总值  | 
    638.9万元  | 
   设备台数  | 
   353  台  | 
  
  
   经费投入情况  | 
   实验教学设备投入50万,运行经费投入10万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60万元  | 
  
  
   
  | 
   
  | 
   
  | 
   
  | 
   
  | 
   
  | 
   
  | 
   
  |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专业名称  | 
    年级  | 
   
   
    1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8  | 
    105  | 
    840  | 
   
   
    2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8  | 
    105  | 
    840  | 
   
   
    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6  | 
    298  | 
    2384  | 
   
   
    3  | 
    车辆工程  | 
    2016  | 
    55  | 
    440  | 
   
   
    4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6  | 
    192  | 
    1536  | 
   
   
    6  | 
    弘深机械  | 
    2016  | 
    28  | 
    24  | 
   
   
    7  | 
    采矿工程  | 
    2016  | 
    51  | 
    408  | 
   
   
    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6  | 
    228  | 
    912  | 
   
   
    9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7  | 
    104  | 
    832  | 
   
   
    10  | 
    材料科学UBC  | 
    2017  | 
    9  | 
    36  | 
   
   
    11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7  | 
    94  | 
    752  | 
   
   
    1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7  | 
    314  | 
    2512  | 
   
   
    13  | 
    机自实验班  | 
    2017  | 
    11  | 
    88  | 
   
   
    14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7  | 
    98  | 
    784  | 
   
   
    1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6  | 
    9  | 
    72  | 
   
   
    16  | 
    车辆工程  | 
    2017  | 
    63  | 
    504  | 
   
   
    17  | 
    弘深机械  | 
    2017  | 
    26  | 
    208  | 
   
   
    18  | 
    生物科学  | 
    2017  | 
    2  | 
    16  | 
   
   
    19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2017  | 
    27  | 
    108  | 
   
   
    2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7  | 
    101  | 
    404  | 
   
   
    21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2017  | 
    33  | 
    132  | 
   
   
    22  | 
    采矿工程  | 
    2017  | 
    66  | 
    264  | 
   
   
    23  | 
    工程力学  | 
    2017  | 
    27  | 
    216  | 
   
   
    2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6  | 
    342  | 
    1368  | 
   
   
    25  | 
    工业设计  | 
    2016  | 
    17  | 
    56  | 
   
   
    26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7  | 
    109  | 
    436  | 
   
   
    2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7  | 
    143  | 
    572  | 
   
   
    28  | 
    安全工程  | 
    2017  | 
    59  | 
    236  | 
   
   
    29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017  | 
    80  | 
    320  | 
   
   
    30  | 
    冶金工程  | 
    2017  | 
    49  | 
    196  | 
   
   
    31  | 
    土木工程  | 
    2017  | 
    540  | 
    4320  | 
   
   
    32  | 
    勘察技术与工程  | 
    2017  | 
    420  | 
    3360  | 
   
   
    33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017  | 
    180  | 
    2160  | 
   
   
    34  | 
    环境工程  | 
    2017  | 
    80  | 
    960  | 
   
   
    35  | 
    生态环境工程  | 
    2017  | 
    80  | 
    960  | 
   
   
    36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017  | 
    120  | 
    480  | 
   
   
    37  | 
    建筑管理、造价  | 
    2017  | 
    400  | 
    1600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50个  | 
   个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30个  | 
   个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0门  | 
   门  | 
  
  
   实验教材总数  | 
   0种  | 
   种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0种  | 
   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 
   50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0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3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 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力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 
    2018  | 
    王新筑  | 
    
  | 
    
  | 
    1  | 
    校级立项  | 
   
   
    2  | 
    通专结合、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本研贯通——新工科背景下航空航天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2018  | 
    姚建尧  | 
    
  | 
    
  | 
    1  | 
    校级立项  | 
   
   
    
  | 
    以应用为导向的知识强化学习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面向工程力学专业)  | 
    2016Y39  | 
    张   晓 敏  | 
    彭向和、严波、万玲、叶伟、吴剑、张亮  | 
    2016.11-2019.11  | 
    1  | 
    校级结题  | 
   
   
    
  | 
    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力的材料力学实验项目构建探索  | 
    2016Y40  | 
    聂书严  | 
    杨昌棋、万玲、魏榛、贺勤、江智平  | 
    2016.11-2018.11  | 
    1  | 
    校级结题  | 
   
   
    
  | 
    基于科研实践的疲劳断裂综合实验教学研究  | 
    2017Y73  | 
    刘浩  | 
    刘占芳、张建宇、魏 榛、聂书严、尹瑞森  | 
    2017.11-2019.10  | 
    1  | 
    校 级一般项目  | 
   
   
    
  | 
    以赛促教的基础力学实践教学  | 
    163015  | 
    魏   榛  | 
    杨昌棋、万 玲、张晓敏、郭开元、章 俊、聂书严  | 
    2016.9-2018.9  | 
    2  | 
    省级一般项目  |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 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H20180450  | 
    李卫国  | 
    
  | 
    
  | 
    55000  | 
    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  | 
   
   
    2  | 
    牙齿用三种材料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 
    
  | 
    刘浩  | 
    
  | 
    
  | 
    18000  | 
    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  | 
   
   
    3  | 
    特种钢材料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 
    
  | 
    刘浩  | 
    
  | 
    
  | 
    36000  | 
    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  | 
   
   
    4  | 
    平行钢丝、钢绞线腐蚀试样测试分析  | 
    
  | 
    聂书严  | 
    
  | 
    
  | 
    38000  | 
    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  | 
   
   
    5  | 
    纤维增强热塑性点阵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制备及力学性能表征与失效机  | 
    101405  | 
    陈立明  | 
    
  | 
    
  | 
    375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6  |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多向层板疲劳分层扩展行为研究  | 
    101404  | 
    张建宇  | 
    
  | 
    
  | 
    430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7  | 
    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表征理论及测试方法研究  | 
    101406  | 
    严波  | 
    
  | 
    
  | 
    325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8  | 
    碳纤维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树脂传递模成型顶盖中横梁关键制造技术与连接工艺开发——参数化建模及仿真研究项目  | 
    101191  | 
    胡宁  | 
    
  | 
    
  | 
    145791  | 
    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  | 
   
   
    9  | 
    纳米碳包覆短碳纤/短玻纤增强聚醚砜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  | 
    102281  | 
    付绍云  | 
    
  | 
    
  | 
    320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 
   
   
    10  | 
    纤维增强热塑性点阵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制备及力学性能表征与失效机  | 
    102110  | 
    陈立明  | 
    
  | 
    
  | 
    375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11  | 
    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表征理论及测试方法研究  | 
    102111  | 
    严波  | 
    
  | 
    
  | 
    325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12  | 
    纳米纤维素碳凝胶/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的力-电响应行为研究  | 
    102138  | 
    李元庆  | 
    
  | 
    
  | 
    270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13  | 
    高温金属材料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及本构关系研究  | 
    102139  | 
    李卫国  | 
    
  | 
    
  | 
    4325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14  | 
    超高温陶瓷材料的热-力-氧耦合渐进损伤与失效机理研究  | 
    102863  | 
    李卫国  | 
    
  | 
    
  | 
    2250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  | 
   
   
    15  | 
    铼材料高温拉伸及蠕变性能实验  | 
    106027  | 
    魏榛  | 
    
  | 
    
  | 
    50000  | 
    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1  | 
   一种用于陶瓷材料升温热冲击的试件箱  | 
   2696609  | 
   中国  | 
   王如转,李卫国,李定玉,成天宝,麻建坐,张曦蓓,李博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2  | 
   一种塑性材料屈服强度的测量方法  | 
   2579154  | 
   中国  | 
   李卫国,张先贺,麻建坐,张曦蓓,唐宇皓,吴小志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3  | 
   一种陶瓷材料升温热冲击试验箱的试件导入机构  | 
   2706304  | 
   中国  | 
   李卫国,张曦蓓,麻建坐,王如转,李定玉,张先贺,方岱宁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 
   论文或 专著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1  | 
   An   adaptive reentry guidance metho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blackout zone  | 
   姚建尧 
 
  | 
   ACTA   ASTRONAUTICA  | 
   142(1) 
 
  | 
   SCI检索 
 
  | 
   
  | 
  
  
   2  | 
   Characterization   model of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for fiber reinforced brittle matrix   composites over a wide range of cooling environment temperatures  | 
   李卫国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44(5)  | 
   SCI检索 
 
  | 
   
  | 
  
  
   3  | 
   Modeling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non-steady state first matrix cracking stress for fiber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 
   李卫国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740  | 
   SCI检索 
 
  | 
   
  | 
  
  
   4  | 
   Theoretical   analytical model of vacancy formation energy with simultaneous dependence on   surface orientation, temperature, and material size  | 
   李卫国 
 
  |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 
   51(7)  | 
   SCI检索 
 
  | 
   
  | 
  
  
   5  | 
   Modeling   the temperature and porosity dependent Young's modulus of porous ceramics  | 
   李卫国 
 
  |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 
   5(1)  | 
   SCI检索 
 
  | 
   
  | 
  
  
   6  | 
   Temperature   dependent compressive yield strength model for short fiber reinforced magnesium   alloy matrix composites  | 
   李卫国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53(8)  | 
   SCI检索 
 
  | 
   
  | 
  
  
   7  | 
   Modeling   the temperature and test rate dependent fracture strength of zirconia and   alumina single crystal fibers  | 
   李卫国 
 
  |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 
   133  | 
   SCI检索 
 
  | 
   
  |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并在类型栏中标明。单位为篇或册。(2)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原始学术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3)国内重要刊物: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 (http://www.las.ac.cn), 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4)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6)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 
   仪器设 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1  | 
   动平衡实验教学实验平台  | 
   改装  | 
   完成学生动平衡教学实验  | 
   开发一套动平衡测试软件,软硬件集成  | 
   重庆大学  | 
  
  
   2  | 
   
  | 
   
  | 
   
  | 
   
  |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他成果情况
 
  
   名称  | 
   数量  | 
  
  
   国内会议论文数  | 
   0篇  | 
  
  
   国际会议论文数  | 
   0篇  |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 
   1篇  | 
  
  
   省部委奖数  | 
   0项  | 
  
  
   其他奖数  | 
   0项  |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报原始论文。 
四、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万 玲  | 
   女  | 
   1963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2  | 
   严 波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3  | 
   蹇开林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4  | 
   张川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5  | 
   龙天渝  | 
   男  | 
   1961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6  | 
   刘德华  | 
   男  | 
   1964  | 
   副教授  | 
   
  | 
   研究  | 
   硕士  | 
   
  | 
  
  
   7  | 
   姚建尧  | 
   男  | 
   1981  | 
   研究员  | 
   
  | 
   研究  | 
   博士  | 
   
  | 
  
  
   8  | 
   张建宇  | 
   男  | 
   1973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9  | 
   李卫国  | 
   男  | 
   1976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10  | 
   严波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11  | 
   彭向和  | 
   男  | 
   1953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12  | 
   张亮  | 
   男  | 
   1985  | 
   讲师  | 
   
  | 
   研究  | 
   博士  | 
   
  | 
  
  
   13  | 
   杨昌棋  | 
   男  | 
   1959  | 
   教授  | 
   主任  | 
   研究、管理  | 
   博士  | 
   
  | 
  
  
   14  | 
   邓传斌  | 
   男  | 
   1966  | 
   副教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 
  
  
   15  | 
   刘浩  | 
   男  | 
   1980  | 
   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 
  
  
   16  | 
   聂书严  | 
   男  | 
   1989  | 
   工程师  | 
   秘书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17  | 
   张 璇  | 
   男  | 
   1963  | 
   实验师  | 
   秘书  | 
   教学、管理  | 
   大专  | 
   
  | 
  
  
   18  | 
   蒲怀京  | 
   男  | 
   1959  | 
   工程师  | 
   
  | 
   教学  | 
   本科  | 
   
  | 
  
  
   19  | 
   周宏  | 
   男  | 
   1963  | 
   工程师  | 
   
  | 
   教学  | 
   大专  | 
   
  | 
  
  
   20  | 
   张仁荣  | 
   男  | 
   1964  | 
   工程师  | 
   
  | 
   教学  | 
   大专  | 
   
  | 
  
  
   21  | 
   贺 勤  | 
   男  | 
   1963 
 
  | 
   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本科  | 
   
  | 
  
  
   22  | 
   江智平  | 
   男  | 
   1967 
 
  | 
   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本科  | 
   
  | 
  
  
   23  | 
   江岸  | 
   男  | 
   1963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大专  | 
   
  | 
  
  
   24  | 
   向文英  | 
   女  | 
   1967 
 
  | 
   副教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 
  
  
   25  | 
   龙曼  | 
   女  | 
   1983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26  | 
   李莉  | 
   女  | 
   1985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 
  
  
   27  | 
   何冰  | 
   男  | 
   1974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学士  | 
   
  | 
  
  
   28  | 
   袁荣焕  | 
   男  | 
   1975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29  | 
   陈瑶  | 
   女  | 
   1990 
 
  | 
   助理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30  | 
   谭力  | 
   男  | 
   1991  | 
   助理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31  | 
   马岚茜亚  | 
   女  | 
   1991  | 
   助理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32  | 
   尹瑞森  | 
   男  | 
   1990  | 
   助理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 
  
  
   33  | 
   魏榛  | 
   男  | 
   1981  | 
   副教授  | 
   
  | 
   研究、管理  | 
   博士  | 
   
  | 
  
  
   34  | 
   张晓敏  | 
   男  | 
   1974  | 
   副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35  | 
   李海涛  | 
   男  | 
   1978  | 
   副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 
  
  
   36  | 
   王新筑  | 
   男  | 
   1976  | 
   讲师  | 
   
  | 
   研究  | 
   博士  | 
   
  | 
  
  
   37  | 
   宁慧铭  | 
   男  | 
   1983  | 
   讲师  | 
   
  | 
   研究  | 
   博士  |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和其他”两种类型。(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万玲  | 
   女  | 
   1963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1  | 
  
  
   2  | 
   胡宁  | 
   男  | 
   1965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 
  
  
   3  | 
   严波  | 
   男  | 
   1965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2  | 
  
  
   4  | 
   刘占芳  | 
   男  | 
   1963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2  | 
  
  
   5  | 
   杨昌棋  | 
   男  | 
   1959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3  | 
  
  
   6  | 
   魏榛  | 
   男  | 
   1981  | 
   副教授  | 
   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3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 
    http://ae.cqu.edu.cn/jgsz/zqslxsyjxsfzx.htm  |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 
    2000人次  | 
   
   
    信息化资源总量  | 
    100Mb  |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 
    20Mb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1项  |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 
    姓名  | 
    聂书严  | 
   
   
    移动电话  | 
    18875039109  | 
   
   
    电子邮箱  | 
    Nieshuyan@cqu.edu.cn  |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人次  |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1  | 
   2018年度全国检测声学会议  | 
   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主办、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承办  | 
   毛捷  | 
   50  | 
   2018年10月 18-19日  | 
   学术交流  | 
  
  
   2  | 
   
  | 
   
  | 
   
  | 
   
  | 
   
  |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1  | 
    
  | 
    
  | 
    
  | 
    
  | 
    
  | 
   
   
    2  | 
    
  | 
    
  | 
    
  | 
    
  | 
    
  | 
   
   
    …  | 
    
  | 
    
  | 
    
  | 
    
  |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第十届SAMPE超轻复合材料学生竞赛  | 
    30  | 
    陈立明  | 
    副教授  | 
    2018年1月-11月  | 
    10  | 
   
   
    2  | 
    2018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  | 
    50  | 
    魏榛  | 
    副教授  | 
    2018年1月-9月  | 
    13  |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 
    活动开展时间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1  | 
    
  | 
    
  | 
    
  | 
   
   
    2  | 
    
  | 
    
  | 
    
  | 
   
   
    …  | 
    
  | 
    
  | 
    
  | 
   
  
 
 
6.接受进修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单位名称  | 
    起止时间  | 
   
   
    1  | 
    
  | 
    
  | 
    
  | 
    
  | 
    
  | 
   
   
    2  | 
    
  | 
    
  | 
    
  | 
    
  | 
    
  | 
   
   
    …  | 
    
  | 
    
  | 
    
  | 
    
  | 
    
  | 
   
  
 
 
注:进修人员单位名称填写学校,起止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
7.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230人次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伤  | 
   亡  | 
  
  
   0  | 
   0  | 
   √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六、审核意见
(一)示范中心负责人意见
 
  
   
    (示范中心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示范中心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二)学校评估意见
 
  
   所在学校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明确下一步对示范中心的支持。) 
 
 
 
 
 
 所在学校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