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杨昌棋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杨昌棋/13527502780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ycq3664@126.com 
所在学校名称:重庆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柴毅/65111997
 
 
2021年3月 4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1.在人才培养理念上,积极响应重庆大学“努力把重庆大学建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全面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鼓励实验教学改革,特别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为了贯彻学校努力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将力学实验教学逐步转化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的理论支撑的科研意识、多学科交叉和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坚持下列原则组织教学:
(1)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尽最大可能开设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
(2)有国家标准相关的实验,尽可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实验教学。
(3)只要没有安全危险的步骤,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
(4)最大努力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创新,努力改革。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面向全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的本科生开设实验课,同时承担与力学实验相关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工程力学专业、航空航天工程专业、飞行器设计专业实验。
在教学组织中,以“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针对机械类、近机械类、材料、电气、建筑、土木、城环、安全、采矿、暖通、热能、工程力学、航空航天等不同专业大类和学科群,用模块化方式组织教学。

 2020学年,中心面向全校机械类、土建类等大部分本科专业开设基础力学课程。承担着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等学院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任务,本年度顺利完成本科实验教学30000余人时数,涉及本科生人数共计4200余人。
中心开设以及协助开设专业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流体力学、飞行器结构力学、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空气动力学、力学综合实验、工程材料、飞行动力学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建模方法及结构分析软件、实验力学等。涉及人数800余人,人时数共计25000余人时数。
年涉及本科生人数约5000人,实验人时数约55000人时数,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力学中心为全校SRTP、国创、物理竞赛、CACD航模竞赛、复合材料大赛等各类相关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国家级和市级科研创新训练计划提供实验条件。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本年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又快又好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中心本年上课学生5000余人,上课实验学时55000人时数,且无一例教学事故。相关教师参与指导竞赛、SRTP、国创等大学生训练计划,并取得优异成绩。
中心平台支持的学生竞赛项目包括: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赛)、重庆市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SAMPE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在中心支持下,2020学年学生申请获批第十四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第五届重庆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5项,第十二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9项。在竞赛中,首届重庆市大学生力学竞赛主要由力学中心成员协办,并负责组织培训工作,在此次竞赛中,重庆大学共获得特等奖5名,一等奖23名,二等奖47名,三等奖175名,优秀奖108名。其中,竞赛最好成绩由中心主管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沈靖皓获得。在国家级的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中,获得二等奖16名,三等奖1名,成绩喜人。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有固定人员34人,其中,全职人员18人,兼职人员16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9人,占总人数55.9%,硕士学位获得者15人,占总人数44.1%。拥有高级职称17人,占比50%。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不断落实重庆市实验室相关制度。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发展实验室技术水平。多次聘请专家指导实验技术。近年,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引进了全职实验人员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实验室人员2人,高级职称2人。实验队伍建设逐渐发展壮大。同时,今年拟增加实验人员1名,扩充实验队伍。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本学年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工作人员申报教改项目2项,立项 2项,结题教改项目2项。
立项项目为:
 
  
   
    序号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级别  | 
    项目起止时间  | 
   
   
    1  | 
    林栎阳  | 
    基于互动式分组法的理论力学教学研究  | 
    理论教学  | 
    校级一般项目  | 
    2020-2022  | 
   
   
    2  | 
    魏榛  | 
    新工科背景下的理论力学实践创新教学设计  | 
    实践教学  | 
    校级一般项目  | 
    2020-2022  | 
   
  
 
 
结题项目为:
 
  
   
    序号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级别  | 
    项目起止时间  | 
   
   
    1  | 
    姚建尧  | 
    通专结合   产教融合 创新实践 本研贯通——新工科背景下航空航天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理论教学  | 
    市级一般项目  | 
    2018-2020  | 
   
   
    2  | 
    王新筑  | 
    力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 
    理论教学  | 
    校级一般项目  | 
    2018-2020  | 
   
  
 
 
同时,中心协助建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无人机平直翼结构强度虚拟仿真实验,于2020年获得省部级教学平台,申报国家级平台,进入终评,计划2021年继续申报国家级教学平台。无人机平直翼结构强度虚拟仿真实验是《材料力学》、《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该实验利用无人机平直翼结构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虚拟结构的拆解,多视角展现机翼结构细节,加深对机翼结构的认知;通过结构静力虚拟实验,掌握载荷和结构参数对机翼结构强度的影响规律,理解飞行器结构设计方法和原理,培养结构分析能力。(航空结构实验室、飞行器虚拟仿真实验室)





 此外,中心新增获批建设力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已获得校级教学平台。中心及学院联合设立:地外天体探测四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虚拟仿真实验,投入建设经费20万元,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力学实验中心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在发表论文、科研实验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加入“重庆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航空航天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并在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上,中心引入“实验教学设备科研使用登记”制度,在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方便学院设备的共享使用。今年重新改版建立了力学实验中心网站,中心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均进行了挂网公布。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本中心实验室对全校预约开放,相关设备和实验室加入“重庆大学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入航空航天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校内外人员可随时预约进行相关实验测试。同时,中心在重庆大学内部实行“申请即通过”的实验理念,无条件支持学校科研及教学工作,并配合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实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验等实验1000小时以上。
在安全方面,实验室近年没有发生一例安全事故。每间实验室均有专业人员管理,每台设备落实专门保管人,并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遵循“谁管理谁负责,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严格落实实验室的安全责任。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相关实验人员多次参加相关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对实验中心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提高重心实验人员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技术水平,近年来,中心委派多名实验人员分别赴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进行了研修。研修成果有助于提升实验队伍整体水平,促进实验中心发展。
同时,中心配合学院进行教学改革,配合学院进行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1. 力学中心教师秦容以身作则,践行基础理论的精细化要求,潜移默化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秦容老师花2小时批改1份理论力学作业,其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感染学生和同事,受到重庆晨报的专题报道,在校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为青年教师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图:秦容老师批改的理论力学作业

图:秦容老师批改的理论力学作业受到重庆晨报等多家媒体的转发报道
2.以国家任务为牵引,中心师生携手,生物科普载荷试验助力我国探月工程,实现历史性突破“研-行”相辅相成
2016年,我院师生负责设计“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方案”参加了由科工局、教育部等联合举办的“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因创意新颖和工程可实现性等优势,通过层层评选,从全国近300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被探月工程“两总”系统遴选为嫦娥四号搭载载荷,成为嫦娥四号着陆器上唯一一台有高校牵头研制的仪器。我院师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先后攻克了复杂力学环境生物固定技术,强辐射、月尘干扰下的月基导光技术,高真空环境长期低温密封技术,低重力、强冲击下水的储存/释放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2019年生物科普试验载荷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植物培育实验,里程碑地更新了月球探测历史。该试验的成功取得了重大前沿探索突破,Nature、Science、CNN、BBC、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纷纷头版头条报道,为我国在前沿探索科研领域的发展赢得重大国际荣誉。
 
图:针对探月工程的媒体报道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2020年11月12日上午,校党委书记舒立春到航空航天学院、力学实验中心、重庆市非均质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调研指导,深入了解学院及实验室的发展建设情况并听取学院汇报。航空航天学院领导班子陪同调研。


舒立春为中心学院和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中心结合调研,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在高端人才引进、教学成果奖励、国家级重大项目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舒书记的调研指导让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中心将加快整合资源,对接学校规划和国家战略,力争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1. 力学中心协助完成重庆大学力学人才培养研讨会
2020年12月4-5日,重庆大学力学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沙坪坝丽笙酒店举办。会议围绕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一流专业建设、拔尖人才培养等议题做专题报告和研讨。来自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余位力学领域知名专家参会。
力学作为基础学科,在航空航天、材料、生物、能源、机械和电子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传统重大工程领域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大学力学中心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借鉴兄弟高校的优秀经验,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心建设发展,力争培养更多新时代需要的拔尖创新力学人才。


2. 2020年11月22日,由重庆力学学会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首届“重庆市大学生力学竞赛”在重庆市成功举办。此次竞赛主要有力学中心人员负责。竞赛全市共9所高校参加,设考点10个,共计1216名本科生、研究生、大中专生参赛。重庆大学在竞赛中获得特等奖5名,一等奖23名,二等奖47名,三等奖175名,优秀奖108名,取得了优异成绩。重庆市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创办为我市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力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能进一步培养青年学生对力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培育更多力学创新人才。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使用甚至超过了30年。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不能支撑每年的实验教学任务量。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较差。2020年,学校对市级试验教学示范中心预计下发24.9万元经费用于“文化长廊”、中心网站建设以及部分教学设备购置。但是改经费在实验教学上有一定改善,但是部分实验设备仍然老化,更新换代缺口依然很大。
2.在实验平台上,学校对于纯粹教学的实验平台无任何住房面积支持,完全由课时任务量确定。而力学中心多数为大型设备,占地面积大,在实验室面积利用率上,与电脑机房,小型仪器等无法相比。比如:中心电子拉力机有8台,占地面积为204平米,才能保证安全的实时教学任务。且学院电气工程的专业的工程力学在老校区开设,新老校区均需要相同的设备台套数进行实验。
学院每年需为力学中心实验室支付很大一笔公房费用(力学中心虎溪校区占地面积约1060平米,A区占地约800余平方米,按照学校现有政策,按照人时数可算仅为400平方米,差额约1800平米左右)。近年,学院不断与教务处沟通,对教学占用面积进行了部分减免。2020年实验用房面积减免额为1000平米, 依然有很大缺口。力学中心的运行没有为学院带来红利,反而成了负担。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中心受到学校和学院的重视,并多次视察实验中心,在经费上,每年下拨运行经费,保证实验中心的运行。
2020年,学校对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预计下发5万元经费用于“文化长廊”、中心网站建设。并于年末下拨19.9万元用于教学条件改善,努力支持中心教学建设。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首先,要保证实验教学方式方法上加大教学改革投入,基于“理论课教师初步引导,实验预习、实验教师多媒体讲授实验基本原理、设备和实验方法、学生分组自主实验,实验教室巡视指导”的基础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争取在教学上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理论力学实验开发方面,已经先期开发了两个新的实验项目,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争取全面更新现有实验并扩大实验在教学中的占比。
其次,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措施上,中心按照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进程和管理制度保证严格执行学校的质量标准。联系中心的实际,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选用、教学运行等各环节都依据相应的制度,如:新开课教师试讲、新实验试做、实验教学指导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价等,根据制度构成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并实现实验教学文档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各类实验教学文档及相关资料齐全、存放规范,有关资料按实验室分别管理,符合学校的要求。例如,实验报告的批改,各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选用等教学文件具有规定和标准,以利于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具体措施有:
1、学校督导听课
2、领导听课制度
3、新实验试做,试讲
4、新进教室随堂听课制度
5、实验课程学生到课点名
6、实验报告建档、归档,批改抽查
7、实验成绩记入学生课程总成绩
再次,在科研上,鼓励实验人员加入科学研究,在保障中心工作的基础上,尽量多参与科研课题组,为其他科研项目服务。
接着,在人员培训上,加入投入力度。保证每年进行人员学习培训计划,为实验中心培养优秀人才,保证中心的良性发展。
最后,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使用甚至超过了30年。2020年,学校下拨了24.9万元用于设备改造,解决了A区电气工程力学实验教学问题,但是虎溪实验室的部分设备,仍有大量设备需要更新,方能保证明年的教学任务。下一步需继续努力申报中心项目,争取获取拨款,改善教学条件。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的署名,且署名本校名称。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所在学校名称  | 
   重庆大学  | 
  
  
   主管部门名称  | 
   重庆市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ae-mechanics.cqu.edu.cn/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第二综合实验楼A栋  | 
   邮政编码  | 
   40030  | 
  
  
   固定资产情况  | 
   设备355台,总价值710万元  | 
  
  
   建筑面积  | 
   1817㎡  | 
   设备总值  | 
   710万元  | 
   设备台数  | 
   355 台  | 
  
  
   经费投入情况  | 
   实验教学运行经费与项目建设投入34.9万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34.9万元  | 
  
  
   
  | 
   
  | 
   
  | 
   
  | 
   
  | 
   
  | 
   
  | 
   
  |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杨昌棋  | 
   男  | 
   1959  | 
   教授  | 
   主任  | 
   研究、管理  | 
   博士  | 
   航空  | 
  
  
   2  | 
   邓传斌  | 
   男  | 
   1966  | 
   副教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航空  | 
  
  
   3  | 
   刘浩  | 
   男  | 
   1980  | 
   高级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航空  | 
  
  
   4  | 
   聂书严  | 
   男  | 
   1989  | 
   工程师  | 
   秘书  | 
   教学、管理  | 
   硕士  | 
   航空  | 
  
  
   5  | 
   张 璇  | 
   男  | 
   1963  | 
   实验师  | 
   秘书  | 
   教学、管理  | 
   大专  | 
   土木  | 
  
  
   6  | 
   周宏  | 
   男  | 
   1963  | 
   工程师  | 
   
  | 
   教学  | 
   大专  | 
   土木  | 
  
  
   7  | 
   贺 勤  | 
   男  | 
   1963 
 
  | 
   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本科  | 
   航空  | 
  
  
   8  | 
   江智平  | 
   男  | 
   1967 
 
  | 
   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本科  | 
   航空  | 
  
  
   9  | 
   江岸  | 
   男  | 
   1963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大专  | 
   城环  | 
  
  
   10  | 
   向文英  | 
   女  | 
   1967 
 
  | 
   副教授  | 
   
  | 
   教学、管理  | 
   博士  | 
   城环  | 
  
  
   11  | 
   陈瑶  | 
   女  | 
   1990 
 
  | 
   助理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城环  | 
  
  
   12  | 
   马岚茜亚  | 
   女  | 
   1991  | 
   助理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城环  | 
  
  
   13  | 
   阎鸟飞  | 
   女  | 
   1976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学士  | 
   城环  | 
  
  
   14  | 
   沈雪莲  | 
   女  | 
   1990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城环  | 
  
  
   15  | 
   谭力  | 
   女  | 
   1990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城环  | 
  
  
   16  | 
   曾洁  | 
   女  | 
   1991  | 
   实验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城环  | 
  
  
   17  | 
   尹瑞森  | 
   男  | 
   1990  | 
   助理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航空  | 
  
  
   18  | 
   魏榛  | 
   男  | 
   1981  | 
   副教授  | 
   
  | 
   研究、管理  | 
   博士  | 
   航空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万 玲  | 
   女  | 
   1963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2  | 
   严 波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3  | 
   蹇开林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4  | 
   张川  | 
   男  | 
   1965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土木  | 
  
  
   5  | 
   龙天渝  | 
   男  | 
   1961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土木  | 
  
  
   6  | 
   刘德华  | 
   男  | 
   1964  | 
   副教授  | 
   
  | 
   研究  | 
   硕士  | 
   土木  | 
  
  
   7  | 
   姚建尧  | 
   男  | 
   1981  | 
   研究员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8  | 
   张建宇  | 
   男  | 
   1973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9  | 
   李卫国  | 
   男  | 
   1976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0  | 
   彭向和  | 
   男  | 
   1953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1  | 
   张亮  | 
   男  | 
   1985  | 
   讲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2  | 
   尹瑞森  | 
   男  | 
   1990  | 
   助理工程师  | 
   
  | 
   教学、管理  | 
   硕士  | 
   航空  | 
  
  
   13  | 
   张晓敏  | 
   男  | 
   1974  | 
   副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4  | 
   李海涛  | 
   男  | 
   1978  | 
   副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5  | 
   王新筑  | 
   男  | 
   1976  | 
   讲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6  | 
   宁慧铭  | 
   男  | 
   1983  | 
   讲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7  | 
   陈立明  | 
   男  |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8  | 
   金晓清  | 
   男  |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19  | 
   李元庆  | 
   男  | 
   
  | 
   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20  | 
   宋树峰  | 
   男  | 
   
  | 
   副教授  | 
   
  | 
   研究  | 
   博士  | 
   航空  | 
  
 
注:(1)兼职人员:指在中心内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杨昌棋  | 
   男  | 
   1959  | 
   教授  | 
   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1  | 
  
  
   2  | 
   万玲  | 
   女  | 
   1963  | 
   教授  | 
   主任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1  | 
  
  
   3  | 
   姚建尧  | 
   男  | 
   1981  | 
   研究员  | 
   主任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1  | 
  
  
   4  | 
   魏榛  | 
   男  | 
   1981  | 
   副教授  | 
   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1  | 
  
  
   5  | 
   刘浩  | 
   男  | 
   1980  | 
   高级实验师  | 
   委员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3  | 
  
  
   6  | 
   聂书严  | 
   男  | 
   1989  | 
   工程师  | 
   位移  | 
   中国  | 
   重庆大学  | 
   
  | 
   2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 
  
  
   专业名称  | 
   年级  | 
   
  | 
  
  
   1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20  | 
   105  | 
   840  | 
  
  
   2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9  | 
   105  | 
   840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9  | 
   298  | 
   2384  | 
  
  
   4  | 
   车辆工程  | 
   2019  | 
   55  | 
   440  | 
  
  
   5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9  | 
   192  | 
   1536  | 
  
  
   6  | 
   弘深机械  | 
   2019  | 
   28  | 
   24  | 
  
  
   7  | 
   采矿工程  | 
   2019  | 
   51  | 
   408  | 
  
  
   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9  | 
   228  | 
   912  | 
  
  
   9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8  | 
   104  | 
   832  | 
  
  
   10  | 
   航空航天工程类  | 
   2017  | 
   94  | 
   752  | 
  
  
   1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9  | 
   314  | 
   2512  | 
  
  
   12  | 
   机自实验班  | 
   2019  | 
   11  | 
   88  | 
  
  
   13  | 
   机械电子工程  | 
   2020  | 
   98  | 
   784  | 
  
  
   14  | 
   车辆工程  | 
   2019  | 
   63  | 
   504  | 
  
  
   15  | 
   弘深机械  | 
   2019  | 
   26  | 
   208  | 
  
  
   16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2019  | 
   27  | 
   108  | 
  
  
   17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2019  | 
   101  | 
   404  | 
  
  
   18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2019  | 
   33  | 
   132  | 
  
  
   19  | 
   采矿工程  | 
   2019  | 
   66  | 
   264  | 
  
  
   20  | 
   工程力学  | 
   2019  | 
   27  | 
   216  | 
  
  
   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  | 
   342  | 
   1368  | 
  
  
   2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19  | 
   109  | 
   436  | 
  
  
   2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9  | 
   143  | 
   572  | 
  
  
   24  | 
   安全工程  | 
   2019  | 
   59  | 
   236  | 
  
  
   25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019  | 
   80  | 
   320  | 
  
  
   26  | 
   冶金工程  | 
   2019  | 
   49  | 
   196  | 
  
  
   27  | 
   土木工程  | 
   2019  | 
   540  | 
   4320  | 
  
  
   28  | 
   勘察技术与工程  | 
   2019  | 
   420  | 
   3360  | 
  
  
   2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019  | 
   180  | 
   2160  | 
  
  
   30  | 
   环境工程  | 
   2019  | 
   80  | 
   960  | 
  
  
   31  | 
   生态环境工程  | 
   2019  | 
   80  | 
   960  | 
  
  
   32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019  | 
   120  | 
   480  | 
  
  
   33  | 
   建筑管理、造价  | 
   2019  | 
   400  | 
   1600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60  | 
   个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35  | 
   个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5  | 
   门  | 
  
  
   实验教材总数  | 
   5  | 
   种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0  | 
   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 
   375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10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16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 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基于互动式分组法的理论力学教学研究 
 
  | 
     2020Y52  | 
    林栎阳  | 
    
  | 
    2020-2022  | 
    2  | 
    校级一般项目  | 
   
   
    2  | 
    新工科背景下的理论力学实践创新教学设计 
 
  | 
    2020Y53  | 
    魏榛  | 
    
  | 
    2020-2022  | 
    2  | 
    校级一般项目  | 
   
   
    3  | 
    《飞行器气动设计》课程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研究  | 
    2019Y65 
 
  | 
    吉洪蕾 
 
  | 
    
  | 
    2019-2021 
 
  | 
    2  | 
    校级一般项目 
 
  | 
   
   
    4  | 
    差别化习题对防止学生作业抄袭的作用研究  | 
    2019Y63  | 
    吴良科  | 
    
  | 
    2019-2021 
 
  | 
    2  | 
    校级一般项目 
 
  | 
   
   
    5  | 
    美国经典教材《Statics&Dynamics》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19Y64  | 
    秦容  | 
    
  | 
    2019-2021 
 
  | 
    2  | 
    校级一般项目 
 
  | 
   
   
    6  | 
    力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 
    2018Y57 
 
  | 
    王新筑  | 
    
  | 
    2018-2020  | 
    2  | 
    校级一般项目  | 
   
   
    7  | 
    通专结合、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本研贯通——新工科背景下航空航天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183135 
 
  | 
    姚建尧  | 
    
  | 
    2018-2020  | 
    3  | 
    市级一般项目 
 
  | 
   
   
    8  | 
    基于科研实践的疲劳断裂综合实验教学研究  | 
    2017Y73  | 
    刘浩  | 
    刘占芳、张建宇、魏 榛、聂书严、尹瑞森  | 
    2017.11-2019.10  | 
    1  | 
    校 级一般项目  | 
   
   
    9  | 
    以应用为导向的知识强化学习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面向工程力学专业)  | 
    2016Y39  | 
    张   晓 敏  | 
    彭向和、严波、万玲、叶伟、吴剑、张亮  | 
    2016-2019  | 
    1  | 
    校级结题  | 
   
   
    10  | 
    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力的材料力学实验项目构建探索  | 
    2016Y40  | 
    聂书严  | 
    杨昌棋、万玲、魏榛、贺勤、江智平  | 
    2016-2019  | 
    1  | 
    校级结题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 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轻型飞机抗坠毁燃油系统研发及应用  | 
    cstc2019jscx-zdztzxX0020  | 
    姚建尧  | 
    
  | 
    2019-2022  | 
    30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  | 
   
   
    2  | 
    无人机抗风等级风洞试验技术及行业标准  | 
    cstc2020jscx-msxmX0168 
 
  | 
    魏榛 
 
  | 
    
  | 
    2020-2022  | 
    5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面上项目 
 
  | 
   
   
    3  | 
    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服役环境模拟方法及其力学行为研究  | 
    CY200112    | 
    李卫国  | 
    
  | 
    2020-2021  | 
    1.75  | 
    重庆市青少年创新人才雏鹰计划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1  | 
   一种多层级点阵夹芯圆柱  | 
   ZL201710951878.7  | 
   中国  | 
   陈立明,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  | 
   一种用于超高温陶瓷材料的批量式降温热冲击试验装置 
 
  | 
   ZL201810090944.0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3  | 
   一种基于水凝胶的可变色电子皮肤及其制备方法 
 
  | 
   ZL201811310862.9  | 
   中国  | 
   李元庆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4  | 
   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 
 
  | 
   ZL201810090978.X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5  | 
   一种用于陶瓷材料升/降温热冲击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 
   ZL201810099374.1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6  | 
   一种陶瓷材料单面气体冲刷升降温热冲击试验装置及方法 
 
  | 
   ZL201810091635.5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7  | 
   一种陶瓷材料多面气体冲刷升降温热冲击试验装置及方法 
 
  | 
   ZL201810091651.4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8  | 
   一种超高温材料批量热冲击测试装置 
 
  | 
   ZL201810090935.1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9  | 
   一种不同环境模块间的超高温陶瓷往复热冲击试验装置 
 
  | 
   ZL201810089904.4  | 
   中国  | 
   李卫国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0  | 
   用于夹持箱体类零件的多功能夹具 
 
  | 
   ZL201910035576.4  | 
   中国  | 
   金晓清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1  | 
   能对大型圆筒的圆度进行在线检测的装置 
 
  | 
   ZL201922359205.X  | 
   中国  | 
   田顺(学),张乃凡(学),徐明珠(学),金晓清  | 
   实用新型  | 
   合作完成-第四人  | 
  
  
   12  | 
   带夹具切换功能的倒模定位装置 
 
  | 
   ZL201910035570.7  | 
   中国  | 
   金晓清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3  | 
   实验台用快速压紧装置 
 
 
 
  | 
   ZL201810377098.0  | 
   中国  | 
   金晓清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4  | 
   纳米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制备方法 
 
  | 
   ZL201710797774.5  | 
   中国  | 
   宋树丰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5  | 
   配对滚动轴承智能调试装置 
 
  | 
   ZL201810377082.X  | 
   中国  | 
   徐政(学),金晓清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二人  | 
  
  
   16  | 
   一种基于碳化海绵的压力敏感材料的制备方法 
 
  | 
   ZL201611061023.9  | 
   中国  | 
   李元庆  | 
   发明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 
   论文或 专著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1  | 
   Modeling   the effects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and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strength   of high strength steel  | 
   张西(学),李卫国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851  | 
   SCI检索  | 
   
  | 
  
  
   2  | 
   Novel   multifunctional negative stiffness mechanical metamaterial structure:   Tailored functions of multi-stable and compressive mono-stable  | 
   陈保才(学),陈立明  |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 
   204  | 
   SCI检索  | 
   
  | 
  
  
   3  | 
   A novel   temperature-dependent hardness model for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ceramics  | 
   王如转(外),王小荣(学),李定玉(外),李卫国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47  | 
   SCI检索  | 
   
  | 
  
  
   4  | 
   Axial compression   deformability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hierarchical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honeycomb graded structures  | 
   刘后常(学),陈立明  | 
   COMPOSITE   STRUCTURES  | 
   254  | 
   SCI检索  | 
   
  | 
  
  
   5  | 
   An improved 2D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bolt load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composite   multi-bolt single-lap joints  | 
   刘丰睿(外),姚婉婷(外),赵丽滨(外),吴浩(外),张曦(外),张建宇  | 
   COMPOSITE   STRUCTURES  | 
   253  | 
   SCI检索  | 
   
  | 
  
  
   6  |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arbitrarily orientated inhomogeneities with thermo-porous   eigenstrain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geothermal resources  | 
   张向宁(学),李璞(学),吕鼎(学),金晓清  | 
   COMPUTERS &   GEOSCIENCES  | 
   145  | 
   SCI检索  | 
   
  | 
  
  
   7  |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urrogate Models for Response Analysis of Mistuned Bladed Disks  | 
   邓诗圆(学),姚建尧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 
   17  | 
   SCI检索  | 
   
  | 
  
  
   8  |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流动规律的理论模型及数值解法  | 
   郝忠(学),蹇开林  | 
   煤炭学报  | 
   
  | 
   CSCD核心检索  | 
   
  | 
  
  
   9  | 
   Simulation of the   thermal shock cracking behaviors of ceramics under water quenching for   3-dimension conditions  | 
   李定玉(外),王如转(外),王小荣(学),李卫国  |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 
   84  | 
   SCI检索  | 
   
  | 
  
  
   10  |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polygonal inclusion with a special application to   the case of linear eigenstrain  | 
   李璞(学),张向宁(学),安玉环(学),张瑞(学),金晓清  |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 
   84  | 
   SCI检索  | 
   
  | 
  
  
   11  | 
   Transfer learning   aid the prediction of sintering densification  | 
   邬周志(学),张晓敏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46  | 
   SCI检索  | 
   
  | 
  
  
   12  | 
   任意形状热夹杂位移场的三角形单元离散算法  | 
   侯佳卉(学),李璞(学),黎江林(学),金晓清  | 
   力学学报  | 
   52  | 
   CSCD核心检索  | 
   
  | 
  
  
   13  |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热成型钢超混杂层合板层间力学性能  | 
   段瑛涛(外),武肖鹏(学),王智文(外),敬敏(外),栗娜(外),刘强(外),宁慧铭  | 
   复合材料学报  | 
   37  | 
   CSCD核心检索  | 
   
  | 
  
  
   14  | 
   Collective   indentation as a novel strategy for mechanical palpation tomography  | 
   Argatov, I(外),金晓清  |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 
   143  | 
   SCI检索  | 
   
  | 
  
 
一般教材及会议论文不在此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I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多个作者只需填写中心成员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 
   仪器设 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1  | 
   动平衡实验教学实验平台  | 
   改装  | 
   完成学生动平衡教学实验  | 
   开发一套动平衡测试软件,软硬件集成  | 
   重庆大学  | 
  
  
   2  | 
   振动教学系统  | 
   改装  | 
   振动教学实验  | 
   优化振动教学系统软件,提高设备的使用稳定性。  | 
   重庆大学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 
   数量  | 
  
  
   国内会议论文数  | 
   0篇  | 
  
  
   国际会议论文数  | 
   0篇  |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 
   2篇  | 
  
  
   省部委奖数  | 
   0项  | 
  
  
   其它奖数  | 
   0项  |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5人次  |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1  | 
   重庆大学力学人才培养研讨会  | 
   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刘占芳  | 
   20  | 
   2020.12  | 
   区域性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1  | 
    
  | 
    
  | 
    
  | 
    
  | 
    
  | 
   
   
    2  | 
    
  | 
    
  | 
    
  | 
    
  | 
    
  | 
   
   
    …  | 
    
  | 
    
  | 
    
  | 
    
  |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竞赛级别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CADC)  | 
    国家级  | 
    40  | 
    魏榛、刘浩  |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 
    2020.3-2020.12  | 
    20  | 
   
   
    2  | 
    SAMPE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  | 
    国家级  | 
    30  | 
    陈立明、尹瑞森  | 
    教授、工程师 
 
  | 
    2020.3-2020.11  | 
    3  | 
   
   
    3  | 
    重庆市大学生力学竞赛  | 
    省级  | 
    1100  | 
    严波、张晓敏、聂书严  | 
    教授、副教授、工程师  | 
    2020.8—2020.12  | 
    2  |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500人次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伤  | 
   亡  | 
  
  
   0  | 
   0  | 
   √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六、审核意见
(一)示范中心负责人意见
 
  
   
    (示范中心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属实,同意上报。 
 
 
 
 
 
 
 
 数据审核人:聂书严 示范中心主任:杨昌棋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二)学校评估意见
 
  
   所在学校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明确下一步对示范中心的支持。) 
 
 
 
 
 
 同意通过本年度考核。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建设与管理,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所在学校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