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I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AEME21111              开课学院:航空航天学院
 课程中文名称:理论力学II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etocal Mechanics II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2学期                课程负责人:杨昌棋
 课程总学时: 56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时: 8                      实验学分:
 适用专业:机械及自动化、机电、车辆工程本科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理论力学II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涵盖了知识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通过理论力学实验教学环节丰富学时的书本知识,促进学时对书本知识的理论;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论力学相关实验技能,增加学生应用实验的手段与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分段介绍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利用形象化的运动鞋演示模型,形象化地将各种常见的机械零、部件运动形式与理论力学运动模型建立直观的联系;利用刚性支承动平衡实验加深学生对动反力和达朗贝尔原理的认识,掌握动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利用机械振动综合实验装置,使学生学习掌握振动的基本特征及各振动特征测试方法。
 二、实验课程内容(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内容  | 
    学时  | 
    实验类型  | 
    备注  | 
   
   
    1  | 
    运动学模型演示  | 
    利用形象化的运动学演示模型,观察刚体基本运动、合成运动和平面运动关系。  | 
    1  | 
    演示性  | 
       | 
   
   
    2  | 
    多媒体演示  |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 
    1  | 
    演示性  | 
       | 
   
   
    3  | 
    转子动平衡实验  | 
    刚性支承转子动平衡实验  | 
    2  | 
    综合性  | 
       | 
   
   
    4  | 
    振动实验1  | 
    振动测量仪器认识、振动基本量测量、固有频率、幅频特性测量、阻尼比测量。  | 
    2  | 
    综合性  | 
       | 
   
   
    5  | 
    振动实验2  | 
    连续弹性梁振动特性测量、动力吸振实验、被动隔振实验。  | 
    2  | 
    综合性  | 
       | 
   
  
 
  
 三、教材(讲义、指导书)
 《理论力学实验教学讲义》,自编
 《理论力学动力学实验教程》,王凤勤 葛玉梅 王重实
 四、考核方式
 1.在考试题中增加相关题目。
 2.实验报告采用百分制计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占5-15%,最终比例由教研室在此范围内决定。
 3.实验成绩构成:
。
 4.每组须完成以下实验项目操作:
 (1)正确操作实验设备,无仪器设备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2)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操作规范、认真。
 (3)按要求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对实验中的故障能进行初步检查、分析、判断。
 (4)完整地记录实验过程及测定结果,并通过指导老师检查。
 (5)实验完成后,按顺序关闭仪器,整理实验器具。
 5.按时提交实验报告,按规定要求书写实验报告,评定标准如下:
 (1)实验目的。(5分)
 (2)实验原理。(20分)
 (3)实验仪器。(5分)
 (4)实验步骤。(10分)
 (5)实验原始数据。(20分)
 (6)数据分析及讨论。(40分)
 五、使用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理论力学II实验课程。
 2.对于优秀学生,结合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可逐步开出设计性实验。以研究论文方式作为考核依据,计入水平考试成绩部分或给予单独的学分。
 大纲执笔人:杨昌棋                               大纲审定人:万  玲